技不如人?国际空间站最多可容纳13人,中国空间站为啥最多6人?

看到官方公布的全家福,很多人不难发现,无论是2022年神十四、神十五,还是2024年的神十七、神十八,中国空间站在轨人数永远超不过6人。

神十七神十八合影

神十四神十五合影

之所以会有这样的“铁律”,其实和我国发展建设空间站之初就有离不开的关系。

当时国际上已经有了国际空间站,但美国国会在2011年颁布《沃尔夫条款》,严明禁止中国与美国有任何航天和科技上的合作和联系。

这项条款是美国单方面对我国航天科技的打压,是明摆着遏制我国航天发展的黑手,也因此间接影响了我国和国际空间站的联系。

中国空间站地面舱

所以为了摆脱美国的压制,我国咬着牙决定建设自己的空间站,航天工作者也憋着一口气,誓要独立自主完成这项工程,不再受美国的窝囊气。

于是我国便开始对空间站的投入研究,虽然当时在这方面国内空白一片,但科研工作者们还是不断尝试不断摸索,硬生生手搓出来了中国自己的空间站。

在2016年9月,“天宫二号”空间实验室顺利发射,一个月后神舟十一号载人飞船和天舟一号货运飞船发射,与“天宫二号”顺利对接。

中国空间站舱室介绍

接下来的几年中,天河核心舱、问天实验舱、梦天实验舱相继发射升空完成对接,几乎一年就会有一个太空舱完成对接。

到2022年底,中国空间站全面建成,我国也成为唯一一个拥有独立空间站的国家。

而中国空间站在建立设想中就确定了要提供6个睡眠区和2个卫生区,能满足6名航天员短期内同时在轨工作、生活。

并且这样的设计也体现了对航天员的人文关怀,独立的睡眠区能提供私密的空间,是对航天员个人的尊重。

内部休息区介绍

空间站还有运动器材和娱乐设施,能保障航天员心理和身体的健康,所以在太空中有独立的空间是非常有必要的。

而反观在数百公里外的国际空间站,为何那里能同时容下13人呢?

国际空间站

国际空间站名字中的“国际”二字,就是能同时容下13人的原因。

在1993年,美国、俄罗斯、日本等16个国家联合建造,各自发射一部分,共同组建了这个空间站。

国际空间站内部

由16个国家组建而成,自然会比我国的空间站大一点,而真的只是“一点”。

国际空间站中的加压空间大约有916立方米,而我国空间站的加压空间就达到了900立方米左右,仅仅多了16立方米。

而国际空间站虽然能容下13名宇航员,但供人休息的却只有7个隔间而已,这意味着在满载荷的时候,很多人都是“大通铺”休息,远没有我国空间站舒服。

空间站休息区

所以大家经常能看到我国航天员在中国空间站中能十分宽阔的活动,而他国的宇航员在国际空间站中相对拥挤。

值得注意的国际空间站已经是一个运行了27年的“老古董”了,里面很多设备还都是上个世纪的产物。

这些装置不仅老化严重,甚至还非常占面积,有些设备的电线甚至还是暴露在外面的,看上去非常杂乱。

杂乱无章的空间站

美国NASA曾宣布国际空间站将运行到2031年,但就目前国际空间站的遭遇而言,可能难以正常“退休”了。

唯一的航天平台

现在的国际空间站已经不是“先进”、“高端”的代名词,更像是一个满目疮痍的老船一般。

美国航天局NASA在去年表示,国际空间站上已经有4个巨大的裂缝,另外还有50个隐患区域。

这意味着现在的国际空间站已经不再安全,宇航员随时都可能被隔离在航天器内,并可能返回地球。

国际空间站驻留宇航员

更严重的是太空垃圾的撞击已经让空间站变得“面目全非”,宇航员忙于修补碎片撞击留下来的小坑,但依旧无济于事。

除了这些,国际空间站还面临着氧气泄漏、冷却系统故障等严重事故,都极有可能导致国际空间站提前退役。

至于是否会提前退役,美俄两国有着不一样的说法,美国至始至终都认为会撑到2030年左右,但俄罗斯却悲观的表示在2028年就将提前退役。

碎片撞击的小洞

那也就是说在两年后,我国可能就成为唯一具有太空平台的国家,任何国家想要开展太空实验都会找到我们合作。

到那时我国必定会迎来更多国际上的盟友,而美国到那时可能会因为各种莫名其妙的制裁,陷入前所未有的孤立状态。

结语

国际空间站的载荷人数多源于历史合作与多国需求,而中国空间站人数少则是技术优化与精准定位的体现。

中国空间站内部

若要增加人数我们也有能力像国际空间站一样增几个睡袋,但对太空实验就会有非常大的影响。

未来太空竞争的关键,或许不再是规模大小,而是谁能更高效、更可持续地推动人类太空探索。返回搜狐,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