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华社发文声讨交友APP!法学大咖呼吁:用户决不能忍气吞声

蜘蛛经注意到,新华社的这篇文章的众多围观评论者中,主流观点是“必须整治!”、“严厉打击不良APP”、“骗子必须严惩!我们每个人一定要擦亮双眼”、“线上交友有风险,涉及钱财须谨慎!”

其实,新华社的这篇文章,其核心内容与蜘蛛经一直以来对“在线婚恋交友”领域曝光的案例相似,揭露的是各大在线婚恋交友平台,以“女追男”、“奔现约会”、“想聊什么聊什么”等为诱饵幌子,欺骗用户通过充值刷礼物获取女聊友联系方式的骗局,最终完成对用户诱骗。

陷入“温柔乡”的用户到头来,不光赔了钱,甚至连女聊友的面都没见着。

这样的骗局,蜘蛛经通过“蜘蛛经plus”微信公众号曝光了大量案例。新华社的文章中也对此作了概括性描述。

正因如此,不少媒体将在线婚恋交友总结为“交友变交钱”,“快速脱单”被一些交友app和公会、职业女朋友共同演绎成了“快速下套”。这当中还伴随了大量有色交易和诱导消费等。

新华社的声讨文章将交友APP存在的问题作了分类归纳:

——博眼球,恶俗广告横行。“就在软件上聊了几次,这个女的就非要跑来跟着我”“你都不知道上面的女的有多主动”……记者发现,该类App大肆在短视频平台上推广,演员扮作交友成功的用户“现身说法”,且语言恶俗、表演夸张。

一位来自新疆的女士告诉记者,自己被该类App“强制交友”了一把。“偶然发现我在抖音上的个人视频成了‘爱聊’App的宣传广告,广告里我照片上还有一行字‘30岁、单身、喜欢旅游’,但此前平台并没联系我,也没有得到我的许可和授权。”

——想交友,步步要充值。“为了找对象,我在平台上花了10多万元,还网贷了3万多元,结果面都没见到。”来自江西农村50岁的刘先生因为丧偶,下载了名为“来遇”的App,希望找个伴侣,结果人财两空。

“注册后就有不少女用户像机器人一样给我发照片、语音,但回复文字、语音、视频都要花钱。我给一个女用户送礼物就花了6万多元。”刘先生说。

记者在该类App中发现,男用户视频通话单方花费可高达每分钟数十元,语音通话花费可高达每分钟数元。男用户最高可一键发送价值数百万元的礼物给女用户。

——要“奔现”?屏蔽联系方式。来自浙江的蒋先生告诉记者,他在“他趣”“来遇”等App上,希望和女用户交换微信号、手机号,但无论输入字母还是数字,或通过语音告知,平台都会将相关内容屏蔽或中断通话。

“发送联系方式后,对方无法看到,平台还会提示‘禁止发送微信、手机和地址信息’,如果多次发送,可能会造成账号被封。”蒋先生说。

在投诉平台上,平台方给投诉者的回复为:“付费目的在于寻找和筛选真实的活跃玩家”“付费提高社交质量,增加与对方互动体验”“是否充值消费以用户个人意愿为前提,平台不强制也不干涉”……

针对在线婚恋交友app暴露出的种种问题,新华社文章引用了部分重量级法学专家的观点。新华社文章认为,当前,在抖音、快手,以及今日头条、百度推荐等平台,充斥大量在线婚恋交友APP推广视频。

这些婚恋交友APP都打着快速交友、快速脱单的旗号,上线就是热情主动的女聊友主动嘘寒问暖、直入主题的挑动荷尔蒙。而这些APP背后的主体多是一些所谓的”科技信息公司“,经营范围是软件服务、技术开发等,并没有”婚姻介绍服务“这一项必须的条件。

新华社文章认为,这样一来,或存在以此逃避民政部门监管,制造监管盲区嫌疑。

在某知名网络投诉平台,蜘蛛经注意到,在涉及交友APP的投诉中,一方面是大量用户投诉其虚假宣传、欺诈消费、诱导消费、涉H等信息。而另方面则有不少疑似”职业女朋友“们讨要提成、收益的投诉,宣称”平台刻意封号“、”无理由封禁账户致使不能提现“。

对此,新华社文章引用北京格丰律师事务所合伙人郭玉涛的分析认为:此类交友app涉嫌存在“两头吃”的问题。同时,郭玉涛认为,若该类平台发布虚假信息,引诱他人进行注册、充值、消费的行为,并将用户资金非法占有,则涉嫌诈骗罪等。

在线婚恋交友类APP存在的问题,应用商店也有不可推卸的责任。

新华社文章中,引用了北京理工大学计算机学院副教授闫怀志的观点:由于应用商店已经成为用户获取App的重要入口,应用商店运营方应当进一步承担起App应用上架审核和运营监管责任。

对此,闫怀志还给出了充分理由:App上架前,应用商店应要求App运营方提供各项用户协议,并进行运营模式评估,做到合规上架;App上架后,应便捷受理和处置用户投诉,并向App运营方反馈,督促其整改,必要时下架App甚至列入黑名单。如App运营涉嫌违法犯罪,应用商店等应积极配合国家网信、公安、工信等部门对相关违法犯罪行为依法处置和坚决打击。

当前,网络交友已经成为数字时代网民的主要婚恋交友渠道,但目前引得网易、360、映客、腾讯等无数资本下场,一众自称”科技信息公司“、”文化传媒公司“如潮水跟风的在线婚恋交友乱象丛生,亟须强化行业规范与整治。

新华社的文章引用第三方意见提议:

第一、建议民政部门进一步完善婚介行业标准和监管法规,进一步规范网络婚介管理。行业组织可充分运用平台”红黑榜“公示制度,引导网络婚介平台合规运营。

第二、对打着陌生人交友旗号”打擦边球“侵害用户权益的平台,有关部门要加强监管和惩治。

同时,中国人民大学商法研究所所长刘俊海还表示,用户在交友平台遭受财产或人身损害时,应积极主动保全相关证据,要求侵权人承担赔偿责任。若交友平台利用平台优势,恶意侵害用户合法权益,拒绝赔偿和退还,用户决不能忍气吞声,应通过行政或司法途径捍卫自己的合法权益。

对于在线婚恋交友行业存在的乱象,中央网信办已经明确表达:2023年,继续深入开展“清朗”系列专项行动,下大力气整治网上人民群众反映强烈的问题乱象。与此同时,蜘蛛经也将一如既往深度关注,助力清朗网络空间建设,共同构建良好文明的网络生态。

—END—返回搜狐,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