劳动法加班费是怎么算的

一、劳动法加班费是怎么算的

根据劳动法规定,加班费计算如下:

(一)工作日加班

1. 如果劳动者在工作日加班,用人单位应支付不低于工资的150%的工资报酬。计算方式为:加班工资 = 月工资基数÷21.75÷8×加班小时数×150%。这里的月工资基数是指劳动合同规定的劳动者本人小时工资标准。

(二)休息日加班

1. 劳动者在休息日加班且不能安排补休的,用人单位需支付不低于工资的200%的工资报酬。计算方式为:加班工资 = 月工资基数÷21.75÷8×加班小时数×200%。

2. 如果用人单位安排了补休,则不需要支付加班费。

(三)法定节假日加班

1. 劳动者在法定节假日加班的,用人单位应支付不低于工资的300%的工资报酬。计算方式为:加班工资 = 月工资基数÷21.75÷8×加班小时数×300%。法定节假日加班不允许以补休代替加班费支付。

二、劳动法加班费发放规定

根据劳动法规定,用人单位安排劳动者延长工作时间的,支付不低于工资的150%的工资报酬;休息日安排劳动者工作又不能安排补休的,支付不低于工资的200%的工资报酬;法定休假日安排劳动者工作的,支付不低于工资的300%的工资报酬。

计算加班工资的基数应以劳动合同约定的劳动者本人工资标准确定。劳动合同没有约定的,按集体合同约定执行。均未约定的,按劳动者本人正常劳动应得的工资确定。

加班需由用人单位安排,劳动者自愿加班的,一般不视为加班,用人单位无需支付加班费。这是为了保障劳动者的权益,同时也规范了用人单位的用工行为。

三、劳动法加班费是如何规定的

根据劳动法规定,用人单位安排劳动者延长工作时间的,支付不低于工资的150%的工资报酬。

在休息日安排劳动者工作又不能安排补休的,支付不低于工资的200%的工资报酬。

法定休假日安排劳动者工作的,支付不低于工资的300%的工资报酬。这里的法定休假日包括元旦、春节、清明节、劳动节、端午节、中秋节、国庆节等法律规定的假日。这一规定旨在保障劳动者的权益,确保劳动者在加班时能得到合理的报酬补偿。同时,这也对用人单位的用工行为起到规范作用,要求其合理安排工作时间,避免过度加班。

以上是关于劳动法加班费是怎么算的的相关回答,遇到相似问题不要慌,点击咨询快速找到专业、合适的律师,1对1深度沟通法律需求,3~5分钟获得解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