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唐朝时期,中外文化交流的蓬勃发展和社会风气的开放使得娼妓业更加繁荣。男妓开始正式做买卖,成为被称为“香火兄弟”或“旱路英雄”的存在。除了表演和娱乐,男妓还开始涉足其他领域,成为社会上备受瞩目的一群人。
随着理学在宋代的兴起,社会开始提倡“存天理,灭人欲”,拒绝三妻四妾和妓女。男妓的角色逐渐从提供性服务转变为陪伴和演艺,与士大夫之间的友谊愈发坚固。
《癸辛杂识》指出,在政和间,对这种场所进行了法律规范,对于男性从事卖淫行为,规定了严格的处罚,包括一百杖的刑罚,同时设立了奖赏机制,对于举报者可获得五十贯的赏金。然而,女性卖淫仍未被禁止,这引发了对男性卖淫的法律困境。
南宋时期,这种秽风更加猖獗,临安新门外一带成为了著名的男娼区。这些男性从业者不仅以“师巫”和“行头”为首,而且以涂脂抹粉、插戴首饰、采用女性化名字的方式,将自己打扮得如同妇人一般。这些行为被一些史学家如周密谴责为“败坏风俗”。
然而,男妓的兴起并非一帆风顺。到了明清时期,男性从业者开始被称为相公,并在士大夫中流行起来。他们甚至形成了自己的行会,对竞争对手妓女的生意产生了一定的影响。
明初,男妓们在艺术和社交领域取得了显著的发展,但明朝宣宗时期对适用人群范围进行限制,官员和士子阶层受到了严厉的整治。为了规遍市井中的男妓市场,男妓们开始扮作女人的样子,登台唱戏,成为“男旦”。
这一时期,明代“象姑馆”风潮逐渐兴起,男妓的表演领域也变得更加广泛。
没于战乱
在嘉道时期八大胡同中的男妓已经兴盛,其下处和嫖规与女妓基本相同。由于南妓在庚子拳乱后麇集,相公失去了权势,于是八大胡同成为妓女们的天下。
19世纪中叶,中国面临着西方列强的冲击,西方文化的影响也开始显现,中国传统文化和社会结构受到了诸多冲击和变革。
西方文化对古代中国的性文化产生的一大冲击就是对性别观念的改变。西方文化在性别平等、女权主义等方面的观念逐渐传入中国,导致传统的性别观念受到挑战。
西方列强对中国的文化进行改造,强调基督教伦理道德,将西方的道德标准引入中国社会。这导致中国社会对性行为产生了新的审视和制约。男妓这一职业在新的价值观念下,逐渐被视为道德沦丧、不正当的存在。
西方文化对中国性行业的影响还体现在法规和法律层面。随着西方文明的传入,中国社会开始制定更加严格的法律法规来规范性行业。
明朝时期的扫黄行动,以及清朝时期对男妓和娼妓的打击,都反映了西方文化对中国社会性行为的规范化趋势。这使得男妓们在法律和社会规范下的生存空间变得更加有限。
结语
男子青楼中的男妓们,虽然曾在历史的舞台上绽放光彩,但他们的一生却是曲折而凄惨的。他们经历了社会风气的变迁,承受了政治和法律的波折,最终在西方文化的冲击下逐渐式微。
这一群体的命运,如同青楼中短暂绚烂的灯火,最终渐行渐远。在回望历史的同时,我们也应对这一特殊群体的遭遇给予更多的关注和理解。返回搜狐,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