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米时代正当时 雷总名言:风口上的猪都会飞。是的,当前的 小米 可以说是当红炸子鸡。从19年高价买入到现在,6年煎熬只有自己懂。多次想要...

来源:雪球App,作者: 陈茄子,(https://xueqiu.com/1079998817/326449875)

雷总名言:风口上的猪都会飞。

是的,当前的小米可以说是当红炸子鸡。从19年高价买入到现在,6年煎熬只有自己懂。多次想要动笔写写心情,一写就是负能量。第一次写长文,对下一座汽车工厂的猜测。纯无责任猜测。

一、为什么要继续增加工厂

1.产能缺口不断加大,随着su7ultra的发布,su7的综合素质、绝对产品力不断得到市场认可,口碑进一步发酵。su7的四个版本标准版交付时间来到35-38周,pro版交付时间来到33-36周,max版交付时间来到28-31周。ultra版根据不同选配时间差距比较大(普通9-12周、选轮毂17-20周、碳盖43周),主要体现在碳盖上,要尽快加模具。

2.远期目标已经制定。雷总明确表示,小米汽车的战略目标是通过15-20年的努力,进入全球汽车行业前五名。参考丰田、大众等传统巨头的体量(2023年丰田全球销量约1048万辆,大众约880万辆),因此小米若要跻身其中,达到前五至少要500万辆。这期间,其他厂家产能也相应进一步释放,若要稳定达到全球前五,猜测可能年产量需达到1000万辆级别。

3.近期目标迫在眉睫。雷总和卢总近期分别表示,小米集团将于2027年进入全球市场,目前北京亦庄工厂一期建成,主要用于生产su7系列,预计在3月将达到稳定3万+月产能,年产能30-36万。随着另一台大压铸的使用,下半年有进一步提产的可能。二期比一期大一些,个人预计3-5月调试、试生产一批,6月发布即交付。考虑到一期的经验,二期的产能释放会更加激进一些,应该很快能释放到2-3万每月。满打满算,北京亦庄工厂一二期年产能也就是50-60万。考虑到特斯拉上海工厂产能,简单换算建筑面积北京亦庄工厂未来产能将释放到100万辆左右。但依然满足不了汽车出海需求。

所以,随着订单远远大于产能,未达成近期及远期目标,新建工厂势在必行。

二、怎么样增加工厂

1.更大可能性是自建。雷总对于质量和安全的高度重视,和国内闲置产能落后的现状之间,存在一个矛盾。为了口碑和长远发展,不能为了扩产而盲目购买,除非开出特别优秀的条件来处置过剩产能。另一个原因,随着北京亦庄工厂的成功,拿地建厂的话当地会开出特别优厚的条件。新增厂房固定投资又能用来抵税,将极大降低新增产能的成本。

2.新厂房猜想一。近期网上流出上海照片相关岗位的图片,真假放一边。从地理位置出发,为了出海考虑,更多可能性是采用海运。海运方面只有香港、上海、宁波港等位置比较有成本优势。从产业链来说,特斯拉落地上海,周边聚集了一波高质量的供应链,走向全球的话,上海是绝佳地点。宁波方面其实条件也不错,就看如何博弈了。

3.新厂房猜想二。武汉。是汽车工业比较有优势的地区,产业链云集,传统车企也很多。又是雷总老家。走长江水运的话,运输相对还是没有上海有优势。但长远来看,为出海的短期目标及全球前五的远期目标,武汉工厂也是有有可能的。

三、最终形态的设想

1.三座汽车工厂的小米集团。汽车工业长周期、高投入,三座工厂将形成500万-1000万的产能,拥有su7、yu7、zu7等等各个系列,实现年营收1-2万亿的汽车帝国。15-20年的战略目标,也将极大缩短到5-10年内完成。

2.切入机器人的小米集团。猜测:就如汽车智驾的门槛很低一样,未来具身机器人的智能门槛也一样很低。但是机器人制造将成为一个大的热门赛道。爱上健身的雷总在下一盘大棋,期待雷总说,押上所有最后一次创业机器人。

四、我个人对小米的态度

十几年前从刷小米系统开始,从第一代手机开始,从su7max开始,我的生活离不开小米了。坚守的这些年我明白,一切所得皆是运气,一切所得都需耐心,我只是想跟在雷总和小米的屁股后面,真金白银买入,坚守一生,收获果实。

希望大家所得皆所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