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太监一定要阉,还要从小就阉,皇帝道出实情

太监,一个让人望而生畏的高风险职业,“欲要进宫必先自宫”,想要踏足太监这个行业,需要莫大的勇气,当然要付出的牺牲也是巨大的。同时呢?对男人精神上的折磨也是巨大的,受尽众人冷嘲热讽和世态炎凉,男人尊严荡然无存!

清朝灭亡后,历经上千年的太监制度也随之被取缔,那么问题来了,清朝灭亡后,遗留的那些皇宫太监都上哪了?离开皇宫的他们又该如何生活?这个问题今天暂且放下不谈论,留着下期再写。今天我们只讨论为什么当太监就一定要阉割和当太监越年轻越好的问题!

众所周知,对太监进行阉割是为了便于皇帝对后宫的管理,那么多如花似玉的妃子和宫女们,是个男人都不会让别人染着,更何况皇帝呢!这确实是一个非常现实的问题,而更重要的是,事关皇家血统是否纯正,也关系到皇帝是否被戴绿帽子的问题。所以,在这些问题背后,人类发展史上的一个新职业就诞生了,从此,后宫服务的男人便被人为改变性别——不男不女,这大概是中国古代统治者的一大发明,也算是人类自身发展史上的一大怪事。关于这样的男性,古代人叫法不一,‘阉人’、‘寺人’、‘老公’、‘中官’、‘宦官’、‘无根人’等等,但最流行的说法是“太监”。而“太监”一说由来,则是唐高宗李治当皇帝时,启用宦官充任太监、少监。

太监为什么越年轻越好?清太祖努尔哈赤道道出实情。在1621年,努尔哈赤下旨,提醒诸王贝勒,大意是:“你们家中所蓄养的家奴,应该趁他们年幼时就将他们阉割了,这样他们的父母可以因此而获得富贵。不然的话,这些家奴长大后,往往与府中的妇女私通,一旦事情泄露,就会被处死。所以,如果你们现在不忍心对他们施以阉割,从长远来看,却正是害了他们。”可能也是吸取明朝宦官乱国的教训,清朝对太监的管理极为严格。顺治曾在内务府立下“铁牌”,明令太监不能干政、出京,宦官的级别也不能超过四品。由于有努尔哈赤的“祖训”,清朝后宫太监人数比明朝明显少了许多,据不完全统计,最多时也不过3600人,乾隆朝太监近3000人,嘉庆朝2638人,光绪朝1989人,到宣统退位时,宫内太监不足1000人。

恩济庄,清代皇帝御赐太监的坟地,这也是太监们最后的归宿。返回搜狐,查看更多